新闻资讯
当前位置:主页 > 新闻资讯 >
啮齿动物的分类及特征
来源:未知 |发布时间:2018-06-15 09:24|点击:
       啮齿目是哺乳动物中种类最为繁多的一个目。该目个体小型或中型。足生爪,肘关节的结构可允许其前肢转动。门齿上下各一对,终生生长,呈凿状,仅前面有珐琅质。无犬齿,门齿和臼齿间有“齿隙”。前日齿不超过2,白齿上下各为3枚,咀嚼面生突起,有的虽是平的,但发育出许多棱角,适于咀嚼。下颌骨头具有较宽的关节面,咀嚼时下颌做前后或斜向移动。不同的种类生活习性、分布地区、栖息环境各有特点,对于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危害、影响也有很大区别。因此,为了有针对性地采取管理对策,专业人员必须首先识别啮齿类动物的种类。这里按形态以自然分类系统的表述分科识别。现生于世的啮齿类动物共34科,约2000种。各科名称、分布区域及种数见表3-1。

       我国啮齿类动物科特征
       我国分布的啮齿类动物有11个科,分别为松鼠科( Sciuridae)、鼯鼠科( Petauristidae)、跳鼠科( Dipodidae)、林跳鼠科( Zapodidae)、鼠科( Muridae)、仓鼠科( Cricetidae)、竹鼠科( Rhizomyidae)、睡鼠科( Gliridae)、刺山鼠科( Platacanththomyidae)、河狸科( Castoridae)、豪猪科( Hystricidae)。后引人豚鼠科( Caviidae)的豚鼠、硬毛鼠科( Capromyidae)的金丝鼠等,现有分布共计13个科。
       一.松鼠科
      松鼠科( Sciuridae)(图3-1)是啮齿类动物中比较原始的一科。其外形的差异很大,其共同特征是:具眶上突和发达的前臼齿,尾毛膨松,向两侧展开。其生活环境有树栖、半树栖、地栖3种类型。树栖种类,尾粗壮而圆大,尾毛蓬松,四肢发达,前后肢长接近,耳壳及眼均较大。地栖种类,尾较短小,后肢长于前肢且较粗壮,耳壳小,有的仅成为皮褶。半树栖种类,形态介于树栖、地栖之间,一般尾圆形或扁形,被长毛而无鱗片,前足4趾,拇趾极不显著,后足5趾。树栖和半树栖类型的脑颅:大都圆而凸,地栖类的脑颅紧而多嵴,并具有明显的眶上突。颧弓后端不向上翘。颧骨相当粗壮,组成颧弓的主要部分。眶下孔大,外端行1个明显乳状突起,为外咬肌的附着点。听泡大而凸出,但乳突不扩大。有的属上颌第3前臼齿退化或消失。松鼠科的齿式臼齿咀嚼面具丘状齿突。本科有33属约212种分布于我国有11属28种。其分布极广,绝大多数种类白天活动。树栖种类,栖息在寒带、温带和热带的森林中,多在树上筑巢,吃各种植物的嫩枝、果实和种子,在冬季食物缺乏时,常啃食嫩树皮。地栖种类,大多栖息于草原和农作区附近,在洞穴或岩缝中筑窝巢。地栖种类主要吃植物的绿色部分和根茎。
       二、鼯鼠
       鼯鼠科( Petauristidae)(图3-2)是啮齿目中唯一能在空中滑翔的类群。鼯鼠主要分布在亚洲东南部的热带与亚热带森林中。共有13属34种,在我国境内有6属17种。体型中等,头形均圆,吻鼻部短钝,眼大,耳壳发达。后肢比前肢略长,后足掌比前足掌大,前足4指,后足5趾。尾长超过体长的2/3,并具蓬毛。体侧有皮褶形成的飞膜,自颈侧至尾基与四肢连成一片。当从高处向下行动时,四肢向体侧伸出,飞膜展开滑翔。鼯鼠的外形与松鼠相近,头骨也具眶上突和发达的前臼齿;尾毛膨松,向两侧展开唯其体两侧的皮肤延长,可展开成翼状。头骨吻短,鼻骨前端微拱,内侧向前突出。眶间有凹穴。眶上突大而细尖。颧弓低下微向上翘,构造脆弱。听泡明显。与松鼠科相同,臼齿咀嚼面也具有丘状齿突。均为树栖、岩栖种类。一般齿式为多在夜间活动,栖息于鼠洞或岩穴中。多以树叶、嫩树皮及果实为食。有些学者认为这科动物是松鼠科中的特化类型,将其并入松鼠科,而成为松鼠科中的一个亚科。
       三、跳鼠科
       跳鼠科( Dipodidae)为中、小型鼠类,后肢极发达,善跳跃,跳跃时仅后肢趾端着地。前肢仅为后肢1/4~1/2,后足长可达体长的一半左右;后足二侧趾退化,或极短,其爪尖达不到其他3趾的中部,或消失而仅具3趾(个别种类则具4趾)。尾长大于体长,是跳跃时的平衡器。多数种类的尾端有由黑白两色长毛构成的尾穗。个别种类的尾基部1/3处,因脂肪积聚而特别粗胀。有些种类的尾部还用于贮存脂肪以备冬眠期消耗。体背多为黄色、黄褐色,腹毛白色。因皆栖息于干旱的荒漠、荒漠草原及草原地区,其形态构造上有较多的特化适应。头大,吻短而阔;多数种类的耳壳大,耳基部两侧相连呈管状;眼大,明显向前和向上倾斜;身体被细软的长毛;须很长,远超过体长之半。齿式为。听泡多膨大,故脑壳部分宽阔,且向外拱出。颧弓结构复杂,一般均有垂直向上的分支,个别种类在颧弓中部的下缘还有向斜后方伸出的刀状突起。二颧弓的距离前小、后大。多数种类,上颌除具3枚臼齿外,还有1枚小的前臼齿,而个别种类则仅有3枚白齿,无前臼齿。广泛栖息于古北界各种类型的荒漠、荒漠草原及草原中,从北非、南欧向东一直到我国北部与蒙古人民共和国的广大地区均有分布,为古北界特有的科。约有3亚科11属28种,在我国已发现3亚科7属12~13种。主要种类有五趾跳鼠、三趾跳鼠、羽尾跳鼠(图3-3)。
      四、林跳鼠科
      林跳鼠科( Zapodidae)体型小,吻略尖,形状为鼠型,但上唇不分为左右两瓣,须比头略长。后肢较前肢长,后足长接近头骨的颅全长或超过之。后足具5趾,侧趾发育正常。尾很长,细而均匀,尾轴覆毛非常稀少,也像鼠科种类一样,尾部的环状鳞片清晰可见,尾端无长毛穗头骨形状颇似小家鼠,然而眶间宽度较大,其最狭部位在额骨的中部。颧骨特宽大,颧弓靠前部有垂直向上的分支。听泡不膨大。齿式为分布在森林、灌丛、草甸等较湿润的地区。我国仅在新疆有分布,为纹背蹶鼠和单色蹶鼠。现在也有学者认为林跳鼠科是跳鼠科的一个亚科—林跳鼠亚科( Zapodinae)。蹶鼠(图3-4)也是跳鼠科中的一个亚科—蹶鼠亚科( Sicistinae)。
      五、鼠科
      鼠科( Muridae)多为小型种类,少数种类体型中等,成体体长多在50~300mm,生活在各种环境中,具多种适应特征,绝大多数营地栖、树栖、半树栖,也有两栖者。鼠科动物体型修长,吻鼻部略尖,眼较小,耳长,无颊囊,大多数种类的四肢等长或后肢略长,尾长远超过体长之半,有些属种甚至超过体长。尾多裸露或被毛很少,可明显地看到环状排列的尾鳞。身体被毛除长针毛与细绒毛外,某些种类有时有部分毛变为短细的硬刺毛。体背毛多为单色,有时背中央出现暗色的脊纹(图3-5)。
 
 
      头骨长形,额部扁平或略向上拱起,颧弓较细弱,呈较平缓的圆弧形。眼眶不大,额骨无眶突与眶上突。大部分种类没有矢状脊,但部分种类的额骨两侧有眶上脊,一些种类的顶骨两侧也有骨脊。齿式为1903=16(热带有少数种类的上下颌臼齿每侧为=或1)。通常M与M2的咀嚼面有3纵列齿尖,或经磨损后齿尖连成横脊。下颌臼齿咀嚼面具2纵列齿尖。个别种的臼齿咀嚼面形成横列的珐琅质环,因被缝隙隔断而状若横板。
      种类繁多,全世界约有100属400种以上。除马达加斯加岛与极地外,在东半球各地均有分布;但绝大多数种类仅见于热带和亚热带,生存于温带的属种已为数很少。在西半球仅有被人类带入的少数人类伴生种。我国共计有10属30余种鼠科动物。鼠科动物与人类关系最密切,家鼠属( Rattu5)与小鼠属(Mvs)的一些种类是人类伴生种,姬鼠属( A podemus)的某些种类也常带入居民房。不少种类都是知名的害鼠,对农林牧业生产危害严重,并能传播某些自然疫源性疾病。我国有褐家鼠、小家鼠、黑线姬鼠、大足鼠、屋顶鼠等。
       六、仓鼠科
       仓鼠科( Cricetidae)齿式为1.0.0.3=16,体型一般较小。除少数特化体型外多数种类呈常见鼠形。尾多小于体长2/3,尾毛密而不见鳞片。本科分类难度较大,我国常见的有4个亚科。目前也有些学者将这些亚科提升为科。
       (1)仓鼠亚科
       仓鼠亚科( Cricetinae)臼齿咀嚼面有2纵列齿尖,成体磨损后左右相连成嵴。口内有颊囊。多数种类尾长为体长的1/4~1/2。我国常见害鼠有黑线仓鼠、短尾仓鼠(图3-6)、小毛足鼠、大仓鼠等。
       (2)沙鼠亚科
        沙鼠亚科( Gerbillinae)上门齿唇面有1~2条纵沟,齿冠较高,臼齿咀嚼面平坦,咀嚼面形成棱形齿环,M有3个,M2有2个,M3只有1个。体多黄色或黄褐色。尾长约等于体长,其上被密毛。为典型的干旱地区动物,重要害鼠有长爪沙鼠、子午沙鼠(图3-7)、红尾沙鼠、大沙鼠等。沙鼠亚科的分类地位,尚有不同的争议。目前,有些学者把沙鼠作为鼠科的一个亚科看待。
 
 
       (3)鼢鼠亚科
        鼢鼠亚科( Myospalacinae)门齿粗大,臼齿咀嚼面平坦,齿冠被分为多个左右交错的三角形。为适应地下生活的种类。体粗壮,吻钝,眼极小,耳壳仅为围绕耳孔的皮褶且隐于毛内;前爪特别发达,其长度大于相应的趾长。尾短,仅被稀疏的短毛或全裸露。分布于长江以北的半湿润、半干旱地区。主要害鼠有中华鼢鼠、东北鼢鼠(图3-8)、高原鼢鼠。也有学者将鼢鼠亚科与竹鼠亚科共同作为鼹形鼠科( Spalacidae)的两个亚科
       (4)田鼠亚科
       田鼠亚科( Microt1nae)(图3-9)臼齿无齿根;咀嚼面平坦,有许多左右交错的三角形。外形与仓鼠类似,但多数种类个体较小。其种类繁多,分布广泛。我国主要害鼠有北方田鼠、东方田鼠、布氏田鼠、棕背評、黄兔尾鼠。有些学者将田鼠纳入解亚科( Arvicolinae)。

       七、竹鼠科
       竹鼠科( Rhizomyidae)体粗壮、眼小,耳退化仅留有隐于毛内的耳孔。尾短而无毛或仅被稀疏的短毛。四肢短,爪略扁,适于挖掘。齿式。上门齿极粗大,臼齿咀嚼面形成珐琅质齿环。适应地下生活,为我国长江流域及南方各省的竹林与山地草坡的鼠种。主要有大竹鼠、中华竹鼠(图3-10)、银星竹鼠等。

在线客服

  • 客服一: QQ
  • 客服二: QQ
  • 客服三: QQ
  • 0371-55692663
  • 13213170223